原标题:
独角兽,门后的世界
卢晓
2018年,国内新经济公司在境外资本市场掀起前赴后继的IPO大潮。
无论是美团点评、小米这些互联网行业老兵,还是充满争议的拼多多和趣头条们,都选择在港股或者美股敲响自己的资本钟声。这其中,境外资本市场相对更宽松的上市政策、融资需求的日益紧迫等都成为新经济公司境外IPO的催化剂。
新经济公司的IPO看起来应该是一场皆大欢喜的喜剧。公司商业模式获得更多认可并找到更宽敞的融资渠道、前期投资人寻找到安全退出通道、持股员工实现财务自由……但今年下半年以来,公司估值下降、募资额度缩水、上市首日破发几乎已经成为新经济公司集体挥之不去的IPO魔咒。而临近2018年底,资本寒冬、新经济公司大幅裁员等更是屡见报端。
IPO确实是企业历史上不容忽视的里程碑,但它并不是一张成功证明。它为新经济“独角兽们”打开了一扇更大的门,但门后的未来并不确定。
谁在上市
寒风冷冽的12月,新经济公司在境外上市的热情依然炽热如火。
从12月6日到12月14日短短8天间,就有蘑菇街、腾讯音乐、360金融3家公司接踵登陆美股。新经济公司在港股的最新IPO纪录则停留在12月6日,当天推出神庙逃亡等游戏的创梦天地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
这份上市热情已经延续了一整年。
今年3月末,来自互联网视频行业的哔哩哔哩率先开启了新经济公司赴美上市的大潮。港股则自平安好医生今年5月IPO始,IPO大潮根本停不下来。其中,7月12日当天一度有映客互娱、指尖悦动等8家公司同时在港交所挂牌上市,外界笑言“锣都不够敲了”。
除了“独角兽”外 还有74只新基金等你选择 每经记者 左越 实习记者 聂虹 每经编辑 叶峰 一夜之间,似乎新基金发行市场上除了炙手可热的“独角兽”基金,其他什么也没有了
独角兽基金成立在即:募资千亿 机构、散户对半开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奉仙 深圳报道 6只战略配售基金第二阶段针对机构投资者的募集已在两天前结束 ,这意味着这6只独角兽基金成立在即